了解历史,了解河南:张肯堂——一位断案如神的县长
在河南的历史上,有一位令人称奇的县长——张肯堂,他因审判公正、才智出众,赢得了百姓的尊敬。特别是在山东省及周边的百姓中,许多人纷纷求他裁决案件,甚至有304个案件成为了台湾大学的法律教材,供学者们研讨研究。你知道这位县长的故事吗?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他不仅有着雄才大略,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忠诚于国家,深爱人民。在反清复明的战斗中,他英勇从容地为国捐躯,成为了时代的英雄。
展开剩余85%01 张肯堂亲自率乡兵保境安民
崇祯三年,张肯堂被任命为浚县知县。那时,民间起义四起,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为了保卫浚县的安宁,他提前着手招募并训练乡勇,准备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浚县南部的淇门镇是通往县境的门户,张肯堂特意派兵驻守,同时在卫河沿线设置栅栏,并在西北黑山建立堡垒,防备敌军入侵。尽管这些乡兵大多数没有作战经验,心中充满了恐惧,张肯堂依旧亲自前往各个驻点,讲明道义,鼓舞士气。
到了崇祯六年五月,乱军的一支已经占领辉县,看到浚县防守得当,不敢轻举妄动。另有一支乱军从汤阴县进逼,张肯堂迅速带领乡兵迎战。经过激烈的战斗,乱军溃败,张肯堂带领乡兵渡河追击,直至数里之外。六月,乱军再次进攻黑山,张肯堂带领200多名乡兵据险阻挡,成功击退敌军。几天后,乱军大规模集结,乡兵们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张肯堂则大声劝诫:“我们聚集在一起能够战胜敌人,若一旦溃散,我们就会被敌人逐一击破。大家想一想,是要团结一心,战胜敌人,还是各自逃跑,被敌人杀死?”乡兵们在他的激励下重新振作,最终再度与敌军展开激烈对抗,成功挡住了乱军的进攻。几个月里,张肯堂带领三千乡兵与数万乱军激战,成功守住了浚县的边疆。后人将这些战事编成了《保黎录》,记录下了这段抗战史。
02 张肯堂断案公正 兼顾情理
在浚县的文化演出中,大平调《张肯堂断案》成为了保留节目。虽然剧中的故事可能是经过编排的,但张肯堂公正断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他在浚县任职期间,审理了大量案件,其中有304个案件的裁决成为了后来《莞尔集》中的一部分。尽管这本书已经失传,但其中的案件由于单行本的保存,依然为后人所知。这些案件大多发生在浚县,但也有不少来自周边县区。
那么,为什么张肯堂会审理外地的案件呢?原来,张肯堂断案公正、平正、廉洁的声誉在当时已远播。府台将一些异地的疑难案件交给他审理,甚至有外地的百姓专程赶到浚县,只为让张肯堂为自己主持公道。比如李学纶斗殴案,涉案人李学纶是长垣人,而另一方马加吉则来自山东省东明县,案件发生地虽然在长垣县,但报案人却慕名找到了浚县来告状。这足见张肯堂在当时法治声望的广泛影响。
台湾的学者也注意到了张肯堂的审判理念与方法,数年前,浚县文旅局郭如民向历史文化学者刘会喜展示了几份台湾大学教授们关于《jun辞》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从社会角度、军民关系、买卖妇女现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足见张肯堂的断案在台湾学界的重要性。
03 张肯堂重视文化事业 留下宝贵遗产
张肯堂不仅在治国理政上有非凡的能力,他还是一个深知文化重要性的学者。他将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都记录下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他编纂的《保黎录》和《jun辞》便是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贡献。在那个动荡的明朝末期,张肯堂依旧积极主持编纂《浚县志》,即后人所称的“张志”或“崇祯志”。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档案馆和图书馆还没有发现《浚县志》的存在,认为它已失传。直到2002年,浚县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几本《浚县志》并交给历史学者刘会喜鉴定。令大家震惊的是,这本《崇祯志》居然完好无损,成为了现存唯一的明代志书。这本志书不仅是浚县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浚县文庙内还保存着董其昌书法的两块墨宝,一块是董其昌为张肯堂的《保黎录》所作的序,另一块则是他书写的陈继儒所作的《党公传》。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彰显了张肯堂的文化身份,也反映了他与当时文化名人的深厚友谊。
04 张肯堂忠肝义胆 以身殉国
在浚县任职四年,张肯堂政绩显赫,屡次得到升迁,最终成为御史。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升任佥都御史,巡抚福建。随后的政治动荡中,张肯堂始终不曾投降清朝,积极参与抗清复明的斗争。在顺治二年(1645年),当南京沦陷时,张肯堂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掌管都察院,他请求招募水军从海道抵达江南,组织义军与浙东的抗清义军合作,但最终未能成功。
次年,唐王政权覆灭,张肯堂漂泊于海上,依旧坚决抵抗清朝。顺治六年,他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并积极与江南的抗清义军联系。顺治八年,清兵攻占了定海城,张肯堂率领少数兵力坚守了10多日,最终城破。在即将被俘之际,张肯堂穿着官袍面向南方坐于雪交亭下,命令妾室、儿媳及孙女先自尽,自己则从容写下《永诀词》,上吊自杀。他的忠诚与勇气深深感动了后人,乾隆皇帝为他赐谥号“忠穆”,这一殊荣仅有岳飞等抗金民族英雄才能享有。
今天,浚县古城的文化演出仍然传颂着张肯堂的传奇,尤其是《张肯堂断案》等节目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与文化。而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等待着更多人去探索与发现。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